微言大义丨张晨琳:青年如何面对成长困境
青年如何面对成长困境
马克思主义学院
2018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
张晨琳
2017年,郑琼执导的记录片《出·路》上映,这部纪录片跨时六年,记录了三个出身迥异的年轻人在成长中寻找出路的过程。
影片中有三个主人公:马百娟来自甘肃农村,整天放猪、做饭、收靡谷,蝼蚁般地讨生活。但她热爱学习,对生活充满希望;徐佳,城镇青年,高考复读生,他的父母进城务工,将儿子的高考视为家庭的唯一跳板;袁晗寒出身于北京富贵人家,17岁从美院附中退学,优渥的家境给了她更多的试错机会……几年后导演再次拍摄时,得知马百娟早于15岁时辍学,嫁给了表哥;徐佳大学毕业后向“蚁族”转化,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;而袁晗寒如愿在国外实现了艺术追求,回国开了家艺术投资公司。
影片上映后,有人看到环境决定眼界与命运;亦有人获得自我意识的觉醒。而笔者的感悟在于: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有相对的贫富,有人住高阁有人食糟糠。所以,就个人而言,即使起跑线不同,也应当不断实现自我突破,摆脱成长困境。
那么,在此万象人间,
青年人应如何找寻自己的出路呢?
首先,要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,开阔眼界,不被环境所同化。马百娟与徐佳的人生悲剧源于难以摆脱原生家庭的枷锁,他们看破残酷现实,却甘于现状。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青年,他们为社会环境、传统伦理等枷锁所束缚,却在现实面前摇摆不定,缺少突破现状的勇气,最后被生活裹挟着推动,成为许多青年的缩影。
要想摆脱成长困境,必须突破思维和环境的局限,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。当原生家庭、所处环境对个人成长产生过多负面影响时,毫不犹豫地脱离“心理缠足”,构建全新的世界观,培养成熟健全的人格,由此获得自我成长的勇气,这是当代青年人摆脱成长困境的决定性力量。
其次,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,并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。相较于“出生即于罗马”的袁晗寒来说,马百娟和徐佳的人生面临着更多的物质压力。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应当停在原地,按部就班地朝着命运预设的方向走。每一种生命都渴望向上的人生,在向上攀爬的过程中,难免历经艰难险阻,但只要能在绝望中摸到绳索,哪怕摇摇欲坠,残破不堪,也应牢牢抓住、背水一战。
能跳出格局的虽是少数,但努力从不会辜负任何人。为此,青年们人在找寻出路的过程中,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为未来道路做出选择,朝着明确的人生目标不懈奋斗,厚积薄发,这是当代青年人摆脱成长困境的必要准备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的讲话中提到:“青年兴则国家兴,青年强则国家强。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”。为此,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主力军,广大青年群众应当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,勇敢敏锐地抓住每一个机遇和转折点,伺机而动。在此万象人间,积极地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出路,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,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。
推荐阅读
♢End♢
爱你,我们走心。
编辑 / 黄慧
校对 / 陈星岚、陈越
小研,因你更好看